<![CDATA[viLuo的世界]]> http://viluo.com/ zh-cn www.emlog.net 离职你真的想好了吗? http://viluo.com/post/32 viLuo:比较推崇这么一句:如果追逐钱财的话,那么你一直在钱财的后面追逐,反过来,保持内心的平静,努力提升自己,钱财自然回来追你。现在的大环境是比较浮躁的,需要沉淀自己。

又到了春天,也是大家开始规划一年的时候了,很多人也都是这个时候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中。那么离职找工作这件事情,你是否真的想好了?离职目的根据我个人经验大体划分为四种,经济待遇提高,能力提升,平台,创业。

一、经济待遇提高

大多数人都是逐利,人为财死鸟为食亡,这点无可厚非。但是如果仅仅是为追逐钱财的话,对于个人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不利。很多人都是在感觉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候,寻求离职,而这个时候,如果只是为了钱财离职的话,你会发现即使薪资提升上去了一些,但是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却依然存在,而且没有减少,可能还会增加一些困惑。比如如果去那家公司可能会更高一些,刚到了一家,就会被另外一家所诱惑等等,心中总会毛毛躁躁的,一时不能踏实下来。而之前在公司遭遇的心境,问题,在新的公司里面,你会发现,是一样的出现,这个时候,你可能会感叹一句话,“天下乌鸦一般黑,到那里都是一样。”,并且离职仅仅为钱的话,就会造成短视效应,也就是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,而忽视了长远规划,导致头两次的跳槽可能会得到部分薪水提升,但是后面跳槽却越来越乏力,不会产生新的增长。

我曾经的经理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,“如果追逐钱财的话,那么你一直在钱财的后面追逐,反过来,保持内心的平静,努力提升自己,钱财自然回来追你。”我觉得,这句话的上半句说的就是第一种情况,下半句说的就是第二种情况。

二、能力提升

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在公司内遭遇一定的瓶颈,主要是能力提升瓶颈,这个时候选择离职,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的打算。主要考虑是更多的大公司,或者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公司去打拼,这个时候离职就相对理智,可以不为一时利益所诱惑,寻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地方。只是去了对应的工作环境后,是否会能如自己所愿,获得相应的能力提升,就需要多方位考察,仔细询问相关人员工作内容,工作方向等。

另外就是,现在的公司里面真的没有提升能力的地方了吗?在现在的岗位上你是否发挥出你的能力和才华了?不要总是寄予于换个地方就能发挥能力,更多的时候是,如果这个地方你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华能力,下的地方你可能还是没有发挥出能力。外界的因素还是外因,更多的动力源自你的内心动力,那个才是你真正的内因。在现在的环境里面,更多的是你熟悉的人脉,环境,也是你更容易发挥的平台。所以在寻求更广阔的平台前,需要你驻足想想你的现在,再做决定也不迟。

三、平台

如果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,但是职业发展遇到瓶颈,那么寻找一个好的平台对于自己来说就很重要。这个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,平且还能更多的展示出自己的能力,使自己的能力可以更大的发挥。自己的知名度,视野也都会有相应的提升,到达这个平台上之后,自己所见,所闻,所了解的都会发生变化,同时自己的路也从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四通发达的宽阔大路。平台可能是一个人,一个公司。一个在业界有很大知名度的人或者公司,可以给你带来的平台是你无法想象的,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了解更多的业界知识和更广阔的人脉。这样好的平台需要你去慢慢寻找,很多时候,可能可遇不可求。

上面说的三种都需要兴趣和志向所支撑,如果没有兴趣和志向给与再大的平台,都不会闪耀出璀璨的光芒。

四、创业

创业也分很多种情况,加入创业公司,独立创业,微创业

1.加入创业公司

如果只是那些财富神话吸引着你加入创业公司,你加入后,等待着facebook,baidu,google的上市梦想,期待着一夜暴富的情况,那么劝你还是冷静一些。《》因为你更多的是面临着还没等公司上市,你就已经熬不住,提前退出公司了,或者即使上市了,如果你不是大股东的话,你也只是拿到了那微不足道的小小分红。

所以加入创业公司需要你进行了解创业公司是否是你的兴趣和志向,是否是你理性的方向,只有这样,你才能耐得寒苦,熬得一缕梅香。

2.独立创业

和加入创业公司一样,是否只是想为了一夜暴富而来,是否那么多融资公司让你眼热,而一时心起,加入了创业大潮,等你加入了创业大军之后,你才会发现,开局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向你飞来,而是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你一夜白头,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事情,让你焦头烂额,不知道你到时候会不会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。只有真正的理想才能是你坚持下去,熬过那最冷的寒冬,同时理想还要和现实结合起来,才能得以延续发展。

3.微创业

我个人最推崇的是微创业,在你现在的工作环境中,将你的产品当做你创业的事情,努力做好,考虑它的市场贴合度,考虑它的售价政策,维护政策。另外是否可以抓住公司里面的新机遇进行微创业尝试,比如新的部门成立之时加入,或者发现新的产品方向的时候,努力争取,还可以把自己的环境向创业方向打造。在公司里面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,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创业的风险,可以体验创业的问题。不好之处,你的创业成果归公司所有,不过可以想象的时候,如果你做的很好的话,你可能也已经获得了你所想要的待遇。

所以,离职你真的想好了吗?

原文链接:闲言碎语话心得--离职你真的想好了吗?

]]>
Mon, 03 Sep 2012 06:32:40 +0000 viLuo http://viluo.com/post/32
技术人员,告诉你我看到和经历的拯救路程----创业的故事 http://viluo.compost/18 在前面,我们已经发布了两篇文章,一篇是温水煮青蛙,还有一篇是一个人牛人的故事,分别讲了不同IT人的不同选择和命运,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有关一些创业的事情。

还是那句话,文章中的观点和故事仅供参考,如果不认同,那么请将之作为小说阅读,免得过分的纠结。

其实,很多的朋友就问我了:你怎么有这么多的故事?你怎么认识这么多的人?

简单的回答就是:接触的人多了,看的多了,想的多了,自然而然的故事和感触就多了。

一直以来,我个人都比较的关注人脉这方面,从参加工作开始,就很注意这一点,于是很多同事的朋友,朋友的同事,同事的同事等等,这样的二度,三度人脉就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度人脉,以此类推下去,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故事,有的是和IT相关的,有的是其他行业的。

好吧,言归正传,我们来讲讲几个IT创业故事。

看到创业,很多人会有很多的话题,很多人会说,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,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,于是乎开始滔滔不绝。

但是,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。接触的多了,发现什么样的创业者都有。不同的创业者给你很多不同的反思和体会。

故事一:切莫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

依然记得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创业团队,就称之为H吧,那是我的第一个公司,在公司被的一伙人看中,找个机会和我聊天,和我聊了很多,例如我平时干什么,周末在家里一般做什么事情,喜不喜欢技术等等,绕了很大的弯子,最后告诉我他们是个创业团队,问我想不想加入他们。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和接触“创业团队”。我表示没有兴趣,因为对创业没有任何的概念,没有任何的目标,一下子把“创业”推到我面前,有点不知所措。

因为是同事的关系,所以接触的比较多,而且很多的事情都开始明白。原来团队已经成立了3年,而且团队的创始人一个人已经把一个产品做了5年,他们这批人是后来加入的,这5年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完善着这个产品,要成为一个很好很强大的东西。

我当时被震住了:做了5年啊,好厉害。看起来是一个很牛的东西。团队H也曾经想过出来做,创业人也曾经一个人出来过,但是最后还是回到公司上班。后来H团队告诉我,他们想去募集创业基金,这样就可以正式的开动起来了。这个基金的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。其实,我后面明白到,造钱的能力很重要,没有钱,而想办法搞到钱,搞资源,是活下去必要的技能。因为不能总是指望别人给你送钱来,万一资金链断裂怎么办?还能活吗?起码先得有点盈利,解决生存问题。

到今天为止,H团队依然存在,也有自己挂牌的公司,依然有自己的产品,但是一直没有真正的搞起来。团队的各个成员依然在公司里面上班,而且公司安逸的环境,似乎已经使得大家不怎么想出来。

团队H一直没有决心走出来,曾经创业人一个人出来之后,一个人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产品,最后还是回去。没有做事业的那个狠心和决心。

很多团队说是在创业,其实很多的时候,是一个心理的安慰,虽然这样说不太正确。往往由于一些压力,或者说因为理想,或者一些启发,想做成一些事情,但是实现这个理想的决心不大,渴望不强,成立之时,雄心勃勃,但是热情持续时间不长。

团队H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团队,里面的人员都是纯的技术人员,一直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东西,也认为这个东西比较牛,因为也曾经看到类似的产品成功,于是认为这就是市场,这就是希望。其实说到底还是在闭门造车,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创业历练,一直还处在温室和假想之中。

这里不是说鼓励大家随便出来搞,也不是鼓励大家出来冒风险,而是说,既然做事情,那就得有个做事情的架势和态度。就的有“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;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”的魄力。

凡事先谋而后动,而不是一直在“谋”,动不起来,导致最后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。

后来,团队H告诉我,他们的产品可以演化成为XXX产品,而且这个很有市场。去年,我去北京的时候,有朋友告诉我一个事情:真是想不到,那个做XXX的公司,居然一年之内搞上市了。我心里一惊:同样的东西,不同的人搞,结果不一样,H团队的产品有10年来,何时起来。。虽然很多的时候,很多的团队起步比人家早,但是依然可以后来者居上。创业中没有先来后到的问题,只有成王败寇的事实。

故事二:需要的是战友

这个故事依然发生在我的身上。

现在在回想起来,没有了之前的义愤填膺,比较的淡定了。曾经我以为创业是个很简单的事情,找几个人,接几个项目干起来就行了。结果用赵本山的一句话就是“死的老惨的”。

干了几年,感觉自己有点小本事了,有点关系了,于是到处好说歹说的拉了几个人干起来。自己一个人出来干,其余的人都窝在自己的公司,因为出来风险太大,而且现在也可以看到任何的好的势头。

我同意了。表示很理解。只要大家把分配的事情搞完,拿自己该拿的钱就行了。虽然说是同事,但是其实最后还是因为钱的关系,大家走在一起。

这个事情,让我的思想彻底的发生了变化,改变了我的一生。因为大家都是技术人员,出来创业,接项目,那么总的有人带头了。技术人员很多的时候都不愿意出世,都喜欢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。

于是,我一人开始到处的谈业务,拉项目。整天在外面不断的奔波。每次当我想退缩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:必须上,因为没有后路。

我也曾经是技术人员,本来普通话就不是很标准,假设谈判能力也很烂,交际能力也不行,但是一切还是硬着头皮上,因为我知道,我不做,就没有人做了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吃点苦头的。

接到项目,我一个人顶着几十万的风险签约。我后面的所谓的团队是不会和我冒这个风险的,但是钱还是平分的,你不能不给,否则人家不干。

我记得看过这么一段话:很多的人都有价值的底线,有的高,有的低。有的人只要把钱谈到1万,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;有的人,把钱谈到10万,才可以看出他们是什么人;有的人….

项目到手了,钱也到了,大家就干起来。这是一个比较费心的事情,费心不是因为项目,而是因为一起做事情的人。自己签了约,冒着大的风险,心里自然是火急火燎的。但是其他人不同,人家就是来搞外快的,虽然口头上说的是关系好,哥们有前途。真是映着那句话“操买白粉的心,拿赚面粉的钱”。

每次分完任务,心里就担心任务进度,因为今天有人告诉你家里有点事情不能搞;明天有人告诉你每天的加班身体不舒服。最后下来,等到进度报告的时候,结果和自己估算的一样:还是靠自己。于是,一个人挽起柚子,开始加班加点,把分配给别人的任务自己搞定。

曾经以为创业是个很容易的事情,以为接到几个项目就可以飞黄腾达,也曾经在接到项目的时候搞到创业也不是那么难,完全没有网上和别人口中说的那么艰辛。

生活是很公平的: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,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。你曾经因为走的太顺,没有吃过的苦,生活在后面会给你一一的补上来。越早吃苦越好,醒悟的越早,成本和代价也就越小。这和我们做软件一样,bug越迟发现,代价就越大。

通过这个事情,看清了很多的人,也明白了很多的时候,让我深刻感受的到的一点就是:团队。一个真正的团队的重要性。你要的是战友,是兄弟,而不是那些浮云。

一个人能力再强,但是毕竟能力有限,而且中途不能出任何的意外。后来,陆陆续续的有很多的朋友介绍项目,也有一些大的,但是我都没有接了。一个因为钱而走在一起的团队,就好比夫妻同床异梦,迟早要散的。或者现在项目小,风险看不到,一旦项目大了,这样的团队产生出来的问题会更大。

所以,如果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,战友,你就已经有了无价的财富。剩下就是和这些东西把这些无形的无价的财富有形化。真心的珍惜战友,珍惜友情,珍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!

故事三:看市场,重推广,不要闭门造车

这个故事来自我认识的一个团队,称之为S吧。S团队的技术能力很强,而且他们在自己所处的业务行业也是做了上十年,技术锻炼和业务经验上面可以说都比较的成熟了。

团队S原本是一个公司的核心团队,做了很长时间之后,而且有些名气。所以决定出来自己发展。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始奋斗。

技术人员都有追求完美的心里,总是希望把一个东西做的尽善尽美,每天也是乐此不疲的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软件产品。于是团队S就开始不断的升级自己的软件,从1.0到2.0。版本是在不断的升级,其实还没有真正的卖出一套,也没有几个说的上来的客户。

我们都清楚,很多的软件做出来是可以的,但是能不能卖出去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S团队花了很大的气力,做成了不错的东西。一堆人就开始苦闷了:没有任何盈利,一帮子人是要养家糊口的,大家已经是卯足了劲在干,狠下心在做事情,背着自己的家人出来创业,信誓旦旦的承诺会活得比上班好。

现实是残酷的。而且在国内,没有几个人机构或者客户敢买一个不太之名的团队做出来的软件(在IT界中你出名,但是不确保你在那个行业中出名,这就是跨行的问题了),尤其是这个软件的行业对安全要求非常的高。并且很多的客户也是心底认为软件是不值钱的,宁愿砸钱买N多的服务器,因为毕竟这些看的着,摸得着,心里踏实。再说了,就算买,也会选择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买或者定制。

团队S一筹莫展,原先的激情不断的被现实泼冷水。东西是好东西,你认为是好东西,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。S团队也是发动了自己的人脉,找自己认识所有的人,以及二度,三度,甚至N人脉,结果依然甚微。

遇到这样的情况,很多的团队成员就产生离意的,自己不说,家里人会唠叨的。

后来S团队终于接到了项目,不过,再次的项目不是按照他们期望进行的。因为客户不要他们的全部功能,只要一部分,而且还要重新开发其他的一些功能。“及时雨”的到来,让S团队的人想都没有,答应了。就算其他几个功能没有,凭借自己的团队实力也是可以做出来的。

这个项目让S团队日夜的加班加点,因为时间越短,他们的成本就越小,就可以去接更多的其他的项目。

项目中有结束了,解决了个温饱。同时从这次的项目来看,S团队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功能不足,于是鼓励大家开发下一个新的强悍版本。

于是大家有了新的干劲,火力全开,开发版本3.0。大家有了新的希望,认为这个软件搞完之后会更好的发展。

等待3.0开发完整之后,处境依旧。大家任然是没有过的紧巴巴的。都不拿工资,扛着。项目没有来不能闲着,于是4.0,5.0,6.0不断的开发。

后来这个团队就解散了。

团队S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太“技术化”了,没有市场的思维和推广的方法,没有跳出技术人员处于的思维定势。

这就好比后人总结从古至今2000年以来,为什么很多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,就是因为起义的人没有彻底的摆脱农民的思维,说到底还是农民阶级。为什么新中国成功了,因为是工人阶级这个先进的思想在引导。我们暂且不说什么阶级不阶级的问题。有朋友可能会说:“你这不是事后诸葛吗”,在别人的事上面,我们还是“事后诸葛”,那么引以为鉴,在自己的事情上面,就要“事前诸葛”。

S团队的情况类似,一个团队中初期,起码要有一个人开始懂市场,运营,推广。很多的时候需要一部分的人放弃一些东西,例如自己喜欢的技术,此消彼长,以市场为导向,先活下来。

这其实这个道理在娱乐界用的很多。很多的明星出道的时候,都是以组合出名,之后大家成名之后就单飞了。因为以组合存在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群喜欢,“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”,如果组合中有4个人,只要有一些人喜欢组合中的一个,那么这个组合就有25%机会活下来,即使其他3个人不受喜欢。但是如何这四个人都是单个的,那么就死的老惨。

所以,团队不要“偏科”。

故事四:坚持活下去

很多的IT朋友开始选择了创业,特别是在现在,很多的朋友认为新的浪潮已经到了,第二波互联网开始了,于是纷纷的跳下去了。很多的大的公司也在不断的调整,因为害怕这场“革命”会终结他们。一时间,国内的创业热情暴涨。

很多的朋友创业都是拿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始的。当然,很多的朋友也想到去找VC,去找合资人,但是在开始的时候,这些是没有的。特别是你没有任何牛X的背景,没有吓死人的经历和光环。

有朋友,都成立了创业团队,也作出了很不错的产品,也有很多的人在使用,但是没有任何的盈利。朋友说,现在是积累用户的阶段,等到用户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,就可以收费了,就像QQ一样,开始搞免费,后续就卖QQ币了,所以现在要扛下去。

也有朋友告诉我,其实很多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用的软件,玩的游戏是哪个公司搞的,而用户只知道一点:免费的我就要,收费的我不要了。

所以到现在为止,很多的朋友都是不断的烧着自己的积蓄,而且没有新的资金进来,大家都在扛,不断的扛着,等待奇迹出现的那一天。但是奇迹什么时候出现,说都不知道,但是谁都知道:在国内创业,就要比谁可以抗到最后。

也有朋友想走国外市场,因为欧美那边是收费的。Agree Bird 的神话让大家对国外的收费模式前景看好。于是也做了一些产品,花了大量的时间,但是老外似乎不是很买账,下载量很少,甚至有的产品无人问津。朋友知道,“万事开头难”,继续扛下去。

愁发展,找出路,没有经历过创业的朋友可能体会的不是太深刻。看着账户里面钱的数字不断的递减,看着跟着你的兄弟一个个累的要死要活,无法停下,看着你的家人勒紧腰带还安慰你,那种心情,让你每天睡不着,吃不下,每天脑子在高速的旋转,每天半夜突然惊醒一生冷汗。

每次谈到这里,心里特别的难受,很难再讲下去。就到这里吧,创业的,朋友们,加油。

原文链接:技术人员,告诉你我看到和经历的拯救路程

]]>
Wed, 29 Aug 2012 09:37:57 +0000 viLuo http://viluo.compost/18
技术人员,你拿什么来拯救你的生活----一个牛人的故事 http://viluo.compost/17 不知道大家对牛人是如何定义,但是不管如何,我依然认为做个朋友是个牛人。朋友是比我大,算是我的前辈,入行近15年了。我认识他是因为曾经我们共事过一段时间。共事的时间不算太短,也不算太长,后来朋友就走了。

还是像前面一样,我成他为D吧。

我们都知道,技术人员的圈子很小的,朋友也就那几个,所以,一有空闲的时间,大家就会相约出来聊聊天,谈些人生,吐吐槽。D是做Java出生的,做了9年,后来转了管理,朋友在一家500强的外企做管理,也算是不错了。而且从进入IT到现在,一路也算是“辉煌”。

标注:这里提到朋友做java,我没有潜台词说做.NET的不好,大家不要以此为话题展开口舌之争。

不用说,在别人眼中,肯定是很羡慕的。正所谓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,其实从和D接触的经历来看,D其实也是心里有些感触的。

D有一天吃饭完之后,问了我一个问题:你猜猜,我当初为什么不搞技术了?

我苦笑了一下,没有说话,不是说答不上来,而是说,一大堆话在嘴边,不知道如何说。

D也是好像并不在意我是否真的回答,一个人开始说话了,其实他就是想说说话而已。

我曾经以为,把技术做很厉害了,就会很有前途的。这是最让我伤心的。很多的公司不需要太厉害的技术,不需要太厉害的人才,而且也不愿意付高薪。就算有要技术的公司,人家也不一定要你,以你的年纪,这个能力,别人死活不信。

我曾经以为,企业那句话“千金易得,一降难求”是真的,其实这就是一个谎言。企业都是要赚钱的,他们都是要用最少的钱来雇人。打着“以人为本”的口号,打着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幌子,其实依然是老的一套。

我曾经以为做了架构师,就会有好生活,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拿着好的待遇享受人生。我依然错了。在国内的架构师,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,架构师就是一个打杂的,一个空有头衔而没有相对应待遇的人。

我曾经认为,只要拼命的工作,努力的表现,就会在公司有好发展,就会有升迁的机会,上面就会赏识和认可你。大错特错,后来发现,企业的高层都是玩“空降”,很少有公司内部的人升到那个职位。也发现,企业玩的就是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,你的直属上司没有走,你永远升不了。

以为有能力就可以脱颖而出,依然错,如果比你先进入公司的一批人没有走,机会永远轮不到你。可能你熬个十几年,充其量是个Leader,小主管,但是永不怕不上去,特别是如果你一直搞技术。

我曾经认为,去了很多的大企业就会很好的,其实我错了,其实企业给的各种待遇远远不是你想要的。最后的结果就是:要么你自己搞,要么就退出这个圈子。毕竟,你是打工的,人家想把你怎样就怎样。

我曾经因为创业就是带着几个人关系不错的人,开始接单子,搞项目,赚大钱。后来发现,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创业,不是每个人都想和你一起奋斗,更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团队,你的兄弟,你的战友。有的人就是为了混点钱,捞点外快,然后走人。还有的人就是为了在你混的不错的时候,蹭你一点,等你处境不行的时候,然后拍屁股走人。还有的就是跟着你学点经验,站点见识,为以后的跳槽做准备。

D一个人说了很多,说的在座有的朋友眼圈红红的。

其实很多的行业都是一样,没有一个特别好的“黄金”产业。很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围城。

看到这个,可能很多的朋友会觉得非常的迷茫了,其实大家是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大牛,但是本篇没有写,没有办法写,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,但是失败的理由却是千千万万。就好比很多人要有好的口才,不是看几本《演讲与口才》的书就搞定了,也不是听几次讲座就成了,一切还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摸索,练习。

大家听我继续说完,心里就有数了。

其实只是D的生活,不代表全部人的生活。只是通过这个事情,告诉大家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事情,自己要有个心理免疫能力。

我还是觉得鲁迅的一句话说的好:“世界上本没有路,做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”。

但是,反过来一想,一条路走的人太多了,你还能插脚吗?

这让我不禁的想起我们村里人的故事。

十几年前,村里很多的小孩子读完小学,都不读了。开始打工赚钱。种地,肯定是不乐意的。并且很多的小孩子还是有梦想的,不希望像他们的父母一样,一辈子窝在村里。

那时候,村里有人在外地做裁缝,做衣服,而且在大城市,每年还赚个几千。几千啊,十几年前是个大数字。于是很多的十多岁小孩子成为学徒,在外面做裁缝。

一年一年,一批有一批的孩子成为了裁缝。一批有一批的孩子出师,自立门户。后来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,人越多,价格就开始便宜了,以前做一件衣服1元钱,现在只有5毛钱。

确实是有路,但是是别人已经踩烂了,走遍了的路,等你下脚的时候,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
后来村里又有人说去深圳打工好,特区啊,而且还确实有几个人在那里赚到了钱,而且还是工头,混的有模有样。于是大家一窝蜂的又去了。

其实这情况和之前如出一辙,有的人不断的摸索,不断的尝试,第一个吃螃蟹。等到别人把螃蟹吃的差不多的时候,就告诉你,此时,你还能吃几口?

在回头反思我们技术人员的生活。其实也是被外界在不断的忽悠着跑。今天这个技术热,大家一窝蜂的追。明天那个东西火,大家又跳进去了。最后,你得到什么?除了累,还有什么?

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相通的,技术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,技术圈子和其他圈子一样,有这类似的规律和状况。

再可以这样一想:当一窝人一窝蜂的去一个行业的时候,那么那个行业就对立的行业,可能就空了,市场就有了,机会也来了。

没有一成不变的发财路,没有永恒的成功大道,用自己的脑袋过自己的生活,不断的摸索,不断的上进,才会找出属于自己的路。

通过别人的经历,反思自己的生活,在D这样的朋友在一起,一路上面给了我不少的启发,是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。

Thanks,D !

第三个故事,我从形形色色的创业朋友中看到的情况!

原文链接:

]]>
Wed, 29 Aug 2012 09:34:45 +0000 viLuo http://viluo.compost/17
技术人员,你拿什么拯救你的生活----温水煮青蛙 http://viluo.compost/16 有时候,我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:如何哪天你不搞技术了,你还可以干什么?还能够用什么来养活自己和家人?

很多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可以给出很多的答案,例如转管理,自主创业,实在不行,就改行!

下面就来告诉大家几个真实的故事。

朋友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了,我们这就称他为A吧。A是个老老实实地的人,从毕业之后就一直老老实实,本本分分的上班,在第一个公司呆了6年,在6年之中,一直过的平平淡淡,在技术上面的成就也是一般,在业务上面有点建树。

在这几年中,公司来来往往,换了几批人,A一直没有走,最后终于忍不住了:6年来,一直顶着技术人员的帽子,做着不知所谓的事情,打出的打杂,每年的工资涨幅不到500元,6年下来,工资还不到5K。

此时的A,再也不理会当初老板的承诺:你只要好好的干,以后就那个职位就升你了!老板这样拍着A的肩膀说了一年又一年,A也勤勤恳恳的等了6年。

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,特别是在国内,6年,已经算是有一点的人老珠黄了。A想到跳槽,但是想到自己的能力确实不怎么样,特别是想到自己在这里干了6年,就这样走了有点可惜,心里怎么都不服气这样走了。

人总是求安逸的,不是那么有魄力的人,不会随随便便的追求自己目标。老实的A忍着,终于,公司要转型了,原本就不是一个技术公司,发现计算机软件这一块肥肉不是那么好吃的,终于转型了。A被迫走人了。

老实的A,这些年来还算积累了一些人脉,因为之前的同事很多已经在其他公司干。所以A被同事推荐,去了一个还不错的外企,就冲着6年的经验,就可以说明一些事情了。

在IT行业中,似乎有这样一个潜规则:资深人才就是工作了3~5年的;高级人才就工作了5~8年的;高端人才就是8年以上的。看的就是年限,年纪,能力在于其次。

进入外企的A,日子过也行,因为很多的外企在国内也即是简单的人力外包,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,也不需要高深的技术。

有一天,A告诉我,他快活不下去了。原来A有了小孩,虽然说只是多了一张嘴,但是确实要了他全家人的命。小孩子生下来之后,那就是耗钱的金娃娃。从老婆怀孕到生孩子,前前后后不断的跑医院,每跑一次都是钱,特别是小孩子生了之后,这这那那的毛病,一会儿XXX过高,一会儿XXX不足,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,特别是钱,一个月的工资,在医院一天就没有了。小孩子的奶粉,吃的,穿的,用的,一个月加起来就是不少钱。A的那点工资,那就是杯水车薪。

A也在努力的赚钱,也在外面搞私活,但是私活不是那么好接的,而且很多的私活都是朋友介绍的,朋友也是杀熟,最后一个项目下来,每天上班下班不停的干,最后整个项目的钱就是2w,而且A拿到的顶多就是5K。其余的要么被朋友用这这那那的理由搞走了,要么就被客户用这这那那的借口不给了。

A很无奈,不断的找出路,不管与IT相关的,还是不相干的,在不断的需找。

A的生活,是很多技术人员的一个缩影,大家有类似的经历,其实现在的A处理这样,没有其他的办法,6年下来,没有积累到太多的资源,能力,人脉,交际方面都没有在注意。等到事情突变的时候,一切都开始茫然。这就是温水煮青蛙一样,等到真正感受到变化的时候,有点迟了。

但是,人生是个充满变数的历程,也不知道,A以后会怎么样,但是希望A和像A一样朋友找到出路。

有朋友可能会说:A不够牛,如果技术很牛的话,也是可以活的不错的。

真的是这样吗?

我们下一篇就来讲一讲一个牛人的故事

原文链接:技术人员,你拿什么拯救你的生活----温水煮青蛙

]]>
Wed, 29 Aug 2012 09:30:43 +0000 viLuo http://viluo.compost/16
IT自由职业者的成功秘诀 http://viluo.com/post/13 viLuo: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自由职业的程序员,估计不会太多~~

我从事自由职业已有十余年了,有时候在我有全职工作时我把它当做副业,有时候我只做自由职业。关于自由职业中如何成功地编程,我也学到了一些经验。

1.做你会做的事情

客户付钱请你解决问题。他们对Haskell语言有多炫根本不感兴趣,而且他们也不想付钱让你去学习新的工具和编程语言。因为上一个程序员力不能及而退出或者被解雇,我接手这一类的项目,多的数不胜数。你应当拓展自己的技能以保持竞争力,而且不要因为其自身价值而过分喜爱时下流行的程序语 言。(注:Haskell是一种纯函数式编程语言。)

2.不要独树一帜

如果你掌握了一种新奇的、炙手可热的技术,那你当然可以使用它。但是,如果仅仅是因为看到会Lisp的自由职业者赚钱多就去学习Lisp,那你得仔细考虑一下自己如何跟他们竞争。当然,现今有很多PHP程序员,但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,你能轻易地跟他们竞争,并且有的是PHP工作去做。跟技术娴熟的、 有经验的专家竞争少数工作更困难。别人能赚钱的工作你都想去做,但不打算做的更好,所以你在与一支六年级的队伍打篮球,而不是试图去加入NBA。

3.不要试图做所有事情

注意不要忙于做技术支持、硬件安装、设计、艺术创作等工作。要坚持做自己擅长的。把那些你不擅长的工作发送给其它擅长的自由职业者,遇到同样的情况,他们也会发送给你。

4.不要接规模太大的工作

如果很难用一张纸把项目描述清楚,或者整个开发进度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,那么你得注意了。通常,规模较大的项目对一个人来说工作量太大。如果你非常想接一个大规模的项目,那么,试着把它分成若干个小的子项目,每个子项目可以短期完成并有一个可交付的成果,这样你和客户就可以看到项目的进度和成果。

5.避开行为恶劣的客户

如果客户看起来狂暴、专横、吝啬、贪婪、粗鲁、苛刻、霸道等,那么远离他们。去找其他客户。如果你很难想象与客户能够保持一种专业的、有报酬的工作关系,或者你感觉客户做的任何事情都很恶劣,那么拒绝他们。

6.大多数业务都是通过推荐得到的

好好干,让你的客户满意,与其他自由职业者合作,构建能够推荐你并给你带来工作的人际关系网。

7.不要试图让它看起来像个“真正的”交易

很多企业家过分注重积累公司的外在形象。你不需要花哨的网站、信头、办公室等。你可能甚至都不需要创建一个企业或者有限责任公司。除非你有员工或者一天能给客户开出72小时的账单,否则你不会赚到足够的钱来证明一切都制作精良或者能被认定为“专业”。你的客户不会在乎你在家工作,也不会在乎你没有排 场。

8.采用源码控制和问题跟踪

学会如何使用源码控制和基于网络的问题(bug)跟踪。在Wiki上记录每一个项目的需求、问题及决策。运用工具,让客户通过系统向你汇报bug。我使用ProjectLocker,现如今还有其他便宜的托管方案。不要浪费时间在你的服务器上搭建它。

9.追踪工作时间并定期开账单

获取报酬最好的方式就是准确地记录工作时间,并定期向客户开账单。我喜欢按小时记录工作,每两周向客户寄发票。你不需要一个成熟的记账系统,现在有很多时间跟踪托管软件以及像BlinkSale这样的在线开发票方案,它们能帮你完成大部分工作。

10.不要转包

我提倡与其他自由职业者合作,但我不喜欢将工作转包出去。很可能给别人讲解项目并审核其工作完成情况所花费的时间,与你亲自完成这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一样长。不管怎样,任何跟你水平相当的程序员花费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。如果你认为在Craigslist找到了一个每小时收费12美元的程序员是捡到了大 便宜,那祝你好运。如果你承担的工作多到你处理不了,那么试着将它转交给另一个懂得回报的自由职业者。

11.使用敏捷开发技术

客户都想了解工作进度。对需求的错误理解,可能是你犯的错误中代价最高的。采用短期可交付成果和反复审核的敏捷开发技术,会让你的客户满意,也会让你远离繁杂的任务。你不需要向用户讲解敏捷开发,他们根本不在乎。只是告诉他们你如何做以及你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。

12.让客户及时了解项目情况

在线发布工作进度,让客户了解你在做什么。对大部分人来说,编程很神秘,所以让你的工作进度清晰可见会使客户感觉跟你合作很舒服。我发现敏捷透明的开发过程可以防止账单纠纷,而且一旦客户习惯了你的高标准服务,他们便很少会把工作再交给其他自由职业者来做。

作者简介:作者GregJorgensen是一位典型的程序员,他从1974年开始编程。曾在耐克和苹果等公司任职。他专攻修复和完善受损、被遗弃和半生不熟的Web应用程序,尤其是后台语言是PHP的网站。

英文原文:

]]>
Tue, 28 Aug 2012 04:28:41 +0000 viLuo http://viluo.com/post/13